跳到主要內容

零售業行銷的最佳拍檔-iPhone+iPad


別說你沒看見這世界正在改變,改變的不只是科技的日新月益,還有你我的行為。

如果你的品牌已經有官網,有線上購物的功能,你還需要iPhone App幫你做什麼? 如果已經有了iPhone App,還需要專為iPad 再做一個應用程式? 你是不是想「不就是螢幕大小的不同,消費者真的需要這麼多種與品牌的溝通工具嗎?」,如果你有這樣的困惑,且讓我舉《Gap》的例子來幫你解惑。

iPhone vs. iPad 在硬體上的差異已經有一大堆專文討論,我就不獻醜,說真的這兩者最重要的差別還真的就是「螢幕大小跟能不能打電話」這兩點,可是光這兩點就決定了許多行為跟策略發展的方向。

iPhone是隻智慧型手機,輕巧方便,有強大的連網功能,同時內建有GPS衛星定位,而消費者對手機的使用,本來就有機不離身,如影隨行的習慣,再加上配合iPhone特性而發展出前所未有的應用,例:地理定位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(當消費者走在路上發現了一家餐廳、有趣的景點,就可以立即拿起iPhone Check-in召告天下一番,讓大家知道你對這地方的評語,並且在地圖上顯示出「你到此一遊」正確的位置;或是當你在距離某家《Starbucks》500公尺的範圍內逛街,收到一則「Starbucks本日買一送一」的促銷訊息),類似這樣的服務,手機就是比電腦要來得更適合,而這跟螢幕大小無關,跟可攜、即時、方便有關。
對品牌來說,運用iPhone在手機界數一數二的3.5吋多點觸控"大"螢幕、連網能力、GPS功能,開發專屬的iPhone應用程式,讓消費者可以用不同於電腦網頁的形式與品牌接觸,達到認識品牌、提昇形象、或是導引到實體店面的目的。
  • Gap與iPhone上其中的一個免費LBS應用程式《loopt》合作,從6/1起只要在Gap的實體店面Check in兩次,就可以獲得購物75折的優惠,這就是導引至店面的具體作法,一種另類的來店禮。
▲一家店簽到兩次就可以得到折扣優惠

但對於一個完整的商業行為而言,iPhone的服務還是少了最重要的「電子商務」這一塊,不是iPhone上沒有線上購物的功能,而是消費者沒有在手機上購物的習慣。這並非不能改變,看看App Store的成功就知道,問題不出在iPhone上,而是就「看目錄購物」的這件事來說iPhone的螢幕真的太小,跟消費者使用習慣格格不入。
▲iPhone vs iPad 螢幕爽度差很大啊

想像一下你看新光三越或是IKEA目錄的樣子「賴在沙發上用你最舒服的姿勢翻閱著」,紙本目錄給你隨性,但沒辦法立即購物;iPhone可以讓你放大縮小、想知道細節還可以連上網路的型錄,但跟紙本比起來就是少了「沒辦法"一目瞭然"」的隨性,可別小看了這一味,有時候就是這種說不出來的奇蒙子,成為了能不能成功的關鍵。

以上,電腦都辦得到,只是你會抱著一台發燙的notebook,躺在沙發上購物嗎? 如果把Gap A4 Size精美的型錄換成iPad 的App如何? 請看影片



iPad這個介於電腦與手機之間的產物,套用在悠閒購物的領域,剛剛好。有翻閱"正常"型錄的爽感,又有影音多媒體的豐富資訊,最重要的是「看上癮了,想購物? 一按就行」。

iPhone vs. iPad除了策略不同,應用程式的定位也不同。Gap 的iPad App 並不是把整個官網內容優化塞進iPad裡,而是集中在一個系列的產品《Gap 1969》做介紹,側重在線上購物的友善環境。至於iPhone App《StyleMixer》則是一個網路上沒有但實用的工具,讓你模擬各種Gap服裝搭配起來的感覺,藉由這個工具讓你建立Gap的購物清單,拿著從loopt賺到的折扣到實體店面消費。
▲StyleMixer任你自由搭配組合

Gap是這樣分工的:
官網=整個企業品牌的入口,有最正式與完整的資訊
iPhone App=實用的工具,品牌溝通以及導引至實體
iPad App=電子型錄與線上購物

說了這麼多,台灣何時才能買到非水貨的iPad還是個未知數,而全球至今"也不過"賣了300萬台iPad,對台灣來說,官網+iPhone+iPad都會用上的品牌大概屈指可數,也未必一定需要iPad才能做好電子商務,更不需要為了搶頭香,隨隨便便弄個應用程式來應景,重點在於你是否清楚各個工具的分工、發展與行為改變的趨勢,等時機來臨的那一天,你才能做得比別人更好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

「自曝其短是個好生意」這句話要能成立,有一個很關鍵的核心概念,那就是「你的產品不適合所有人」,聽起來像廢話,卻是許多行銷人忽略或是不願面對的事實。這句話反過來說「只有一部分人對你的產品感興趣」,應該就更能體會。  就像你賣檸檬,明明酸得要死,有客人問你「這檸檬會不會很酸?」,又例如被嫌:車子很小、便當吃不飽、東西很貴...,你會回答一個討好客人的答案,避開普遍認知的“缺點”,以為半夜吹口哨就可以壯膽,矇混過關,天下哪有那麼簡單的事。面對這樣的處境,你怎麼辦? 

演算法告訴你,旅遊不需要花大錢,就能看到一樣的風景

想像一下,如果你住台北,起心動念想要出國旅遊,最近才在網路上搜尋日本京都。然後就在社群媒體上看到一則針對你需求的動態廣告影片,一邊是京都的西本願寺;一邊是台北的西本願寺(沒錯,在西門町就有一個日治時代的西本願寺),上面寫著「搭飛機到京都 台幣9000元;搭捷運只要台幣25元」,看到這兒,你會不會有一點動心? 「如果搭火車旅遊,體驗同樣美景只需台幣660元,為什麼要花冤枉錢搭飛機?」。這就是《 德國鐵路 Deutsche Bahn 》推廣「搭火車,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核心概念。 概念雖然聽起來很簡單,但要產生說服力而且讓消費者行動,可就需要功力了。因為如果你以為只用傳統的行銷模式,拍一支美美的旅遊廣告、堆砌華麗的辭藻,然後片尾打上「在德國就能環遊世界」的slogan,在電視上強力放送就能讓消費者沒有抵抗力的跟著你走,從出國旅遊改成留在國內,停留在這種層次的溝通,其結果恐怕感動不了幾個人。 有時候不是你不想留在國內玩,只是你忘了在地的美好

帶星巴克隨行卡出門? 遜! 帶iPhone出門? 酷!

連續四篇相關網誌,我的部落格都快成iPhone專區。實在是因為它的商務應用太精彩,不寫不快! Starbucks Card Mobile 是星巴克最新的軟體,主要功能就是《隨行卡》。用這個你就可以查餘額、買咖啡付錢、加值、享受優惠、查交易明細,跟真的隨行卡一樣,只是從一張塑膠卡,變成iPhone上的一個軟體。 它運用的是二維條碼 QR code 技術(下圖)。一開始將隨行卡的編號輸入就行了,要結帳付錢? 只要店員拿著掃瞄器對著手機上的QR Code一掃,就完成了結帳動作,自動更新帳戶餘額;如果錢不夠,還可以加值(下下圖),也可以設定自動加值的條件,例如:每天上午10點查詢一次餘額,若低於10美元,就自動加值20美元...。當然得先建立信用卡的相關資訊,才能完成動作。 隨行卡有的優惠,這軟體同樣適用,甚至為了鼓勵使用,條件還更優惠。要把iPhone當作付款工具,對企業或是使用者而言,這中間有一些風險必須小心,官網上有一些 Q&A的說明 ,我就不一一解釋。 目前這個功能還只在試驗階段,僅限北美某些星巴克有這項服務。我看了使用者對軟體的評價,有意見的人,大都集中在手機"無法登入"的問題,也就是你從手機上看到的資訊不是最即時的,但這並不會妨礙交易進行,其它部份的評價都頗高。 以前看到以QR code做為付款工具,多跟電信業者綁在一起,進行某項交易後,從你手機帳單裡支付,像星巴克這樣獨立完成一套金流作業的,比較少見。這試驗是個好的開始,我相信許多企業都在看它執行的成效,再修正跟進。 這功能如果跟我昨天寫的 foursquare 結合在一起,消費記錄就能補上了,距離理想的商務功能又向前邁進一步。 看完連續四篇iPhone無所不能的網誌,有讓你腦中出現一片美好未來的景像嗎? 有興趣的,我們找時間私下聊聊吧!! PS. 另一個星巴克軟體 mystarbucks 跟這個可以配套使用。mystarbucks主要功能,是找尋最近的starbucks、客製你的專屬咖啡,大杯冰拿鐵去冰少糖加肉桂不加奶油...,隨你高興怎麼配。特製的清單交給店員,或是傳給你的朋友,讓他上班路上順道買一杯,她就能如你所願的完成你要的咖啡了。